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五章 审察病机 >> 素问·至真要大论 >>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案二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案二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3:31:00
核心提示:.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举凡痰涎涕泪、小溲、带下之类,均为“水液”。无臭、无色、无热、清稀者,即为澄彻清冷。

  [临证应用]

  举验  赵某,女,39岁,1989年12月4日诊。腰痛而重四年余,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少寐多梦,白带量多而清稀,眼睑浮肿,二便调。舌胖暗,苔薄白,脉沉缓。小便化验无异常。

  证属脾虚寒湿不化,治以温化。肾着汤加味。

  云茯苓15克    桂枝10克     炒白术10克

  淡干姜8克      炙甘草6克   炒枣仁15克

  清半夏10克    杏仁10克    生苡仁15克

  四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温二次服。

  12月8日二诊:腰痛重已除,带下减少至正常,眼睑浮,睡眠尚可,仍多梦,头昏沉,舌胖边红,苔薄白。再以上方加味。

  上方加藿香10克、草果10克、合欢皮20克。

  五剂,服法同前。

  病愈。

  [发 挥]

  带下虽分五色,临床以黄、白为多见,其黄色粘浊,或兼有气味者为热,而色白清稀量多者为寒。带下清稀,多因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停留所致,故治疗之法,当健脾温阳以化湿浊。

  此例腰痛而重,带下量多,正与《金匮要略》肾蓍汤方证大体相同,故以甘姜苓术诸品治疗,数剂病减,未尽十剂而愈。

        “水液混浊”与“水液澄彻清冷”正相反,在临床上为辨别寒热证候的重要依据。本书脏象部分“脾为涎”条下,其口涎苦者为脾热,口涎清稀者为脾虚寒,亦是其证,可与本条相互参看。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